目錄

捱:一種生活的韌性
「捱」,一個看似簡單卻承載著無數人生況味的字眼。在廣東話中,它不僅是「忍受」的代名詞,更是一種面對困境時展現的韌性。從古至今,人們總在各種情境下「捱」——捱苦、捱餓、捱時間,甚至捱過整個時代的變遷。
字形與語義演變
項目 | 説明 |
---|---|
拼音 | ái |
部首 | 扌(手部) |
本義 | 《集韻》釋為「拒也」,後引申為「延緩」 |
現代用法 | 指心焦等待、勉強承受、拖延時間等 |
文化中的「捱」
- 文學作品:馮夢龍筆下「捱三頂五」生動描繪市井繁忙,賣油郎「捱」過等待才得見花魁。
- 方言特色:粵語常以「捱世界」形容艱難謀生,如「捱更抵夜」指熬夜工作。
- 心理層面:雷雨「捱」到人回家才落下,隱含對自然與命運的無奈妥協。
現實中的「捱」法
-
被動承受
「他捱過了可憐的生活」——如《漢英詞典》例句所示,這種「捱」帶有消極忍耐的意味。 -
主動堅持
工匠「捱」住枯燥重複,終成絕藝;學生「捱」過寒窗,換取知識積累。 -
時間維度
「捱」字總與時間膠著——「捱日子」是對未來的焦灼,「捱年輪撥」則是古代輪替制度的寫照。
「捱」字點解?拆解粵語常用字嘅深層意思
「捱」字點解?拆解粵語常用字嘅深層意思,其實隱藏住港人嘅生活哲學。「捱」喺粵語中唔單指「忍受」,更承載住一種喺逆境中堅持嘅精神。從字形睇,「捱」由「扌」(手部)同「矣」組成,暗示「用手抵擋」或「勉強支撐」,反映粵語文化對現實掙扎嘅直白刻畫。
以下係「捱」字嘅常見用法同語境分析:
用法 | 例句 | 情感色彩 |
---|---|---|
忍受痛苦 | 「捱更抵夜做嘢」 | 負面(辛苦) |
勉強維持 | 「捱住個病返工」 | 中性(堅韌) |
被動接受 | 「捱鬧」 | 負面(無奈) |
「捱」字嘅多義性,正正體現粵語嘅靈活同接地氣。例如「捱世界」強調生活艱難,而「捱出頭」則帶有苦盡甘來嘅意味。呢種矛盾統一,恰似香港人嘅寫照——喺狹縫中揾到生存之道。
語言學角度睇,「捱」嘅高頻使用,亦反映粵語族羣對「艱苦」嘅坦率承認。相比普通話用「熬」或「忍」,粵語「捱」更強調主動性與時間性,例如「捱過呢段」暗含對未來嘅期待。
從社會層面,「捱」字滲透喺打工仔、學生甚至家庭主婦嘅日常中,成為一種集體身份認同。佢唔單係動詞,更係一種文化符號,記錄住城市人嘅韌性同幽默。
點樣正確使用「捱」字?語法與例句全解析
「捱」係粵語中常用嘅動詞,意思係「忍受」或「勉強支撐」。點樣正確使用「捱」字?語法與例句全解析,以下從語法結構同實際應用兩方面拆解:
語法特徵
- 及物動詞:通常接名詞或短語作賓語。
- 狀態描述:多數用於負面情境,表達被動承受。
常見搭配
搭配詞組 | 例句 | 語境説明 |
---|---|---|
捱餓 | 佢為咗減肥,成日捱餓。 | 刻意忍受飢餓 |
捱夜 | 考試前要捱夜温書。 | 熬夜做某事 |
捱罵 | 做錯嘢就要捱老闆罵。 | 被動接受責罵 |
捱窮 | 嗰段日子真係捱窮捱得好辛苦。 | 長期處於貧困 |
特殊用法
- 重疊形式:「捱捱下」表示持續忍受
例:捱捱下就過咗三年。
- 被動句式:「捱+被動標記」
例:佢捱人鬧到喊。(他被罵到哭)
錯誤示範
❌ 「我好開心捱過咗今日」(語境矛盾)
✅ 「我好辛苦捱過咗今日」(正確負面表述)
「捱」同「挨」有咩分別?常用字辨析指南
喺粵語中,「捱」同「挨」雖然發音相似(都讀作「ngaai4」),但用法同意思有明顯差異。以下表格清晰列出兩者嘅主要區別:
字詞 | 主要意思 | 常見用法例子 | 語境特點 |
---|---|---|---|
捱 | 忍受痛苦、勉強支撐 | 捱餓、捱夜、捱苦 | 強調被動承受艱難 |
挨 | 靠近、依傍或拖延時間 | 挨近、挨住、挨時間 | 多描述空間或時間關係 |
具體辨析:
1. 「捱」 通常用於表達被動承受困難,例如:「捱過寒冬」、「捱足十年」。
2. 「挨」 則偏向主動性動作,如「挨住牆瞓覺」或「捱日子」。
易混淆例子:
– ❌「挨窮」(錯誤,應為「捱窮」)
– ✅「捱窮」表示忍受貧困,而「挨」無此用法。
掌握兩者差異,可以避免日常書寫或對話時用錯字詞!